一、 寫作要領:
(一)定義:
物的範圍極為廣泛,凡「無生命」與「有生命」者皆是。
詠物的文章即以細膩的觀察為基礎,將「物」的特性、形體、外貌、聲音、動作……描繪出來,務求活靈活現、深入細緻。
(二)分類:
1.單純詠物:純粹欣賞物象的風姿靈性,行文以記敘為主。
2.借物詠懷:寓理念於物象描繪中,借物以說理抒情,行文以說理或抒情為主。
二、寫作引導:
1.按照次序介紹「物」的特性,如先「整體」再「部分」,或由上而下、由小而大、由近而遠、由內而外,或把物的主要特性突出,其他一筆帶過等。
2.把對「物」的感受,運用各種修辭技巧(如摹寫、轉化、譬喻、誇飾……),有聲有色、生動活潑地描繪。
3.用「物」的自述口吻下筆。(第一人稱寫法,較難,但通常文章較為精美,建議寫作功力較佳同學練習)
範文: 詠物.木棉花 張曉風
所有開花的樹看來都該是女性的,只有木棉花是男性的。
木棉樹又乾又皺,不知為什麼,它竟結出那麼雪白柔軟的木棉,並且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優美風度,緩緩地自枝頭飄落。
木棉花大得駭人,是一種耀眼的橘紅色,開的時候連一片葉子的襯托都不要,像一碗紅麴酒,斟在粗陶碗裡,火烈烈地,有一種不講理的架勢,卻很美。
樹枝也許是乾得很了,根根都麻皺著,像一隻曲張的手︱︱肱是乾的,臂是乾的,連手肘、手腕、手指頭和手指甲都是乾的︱︱像天空討求著什麼,撕抓些什麼。而乾到極點時,樹枝爆開了,木棉花幾乎就像是從乾裂的傷口裡吐出來的火焰。
木棉花常常長得極高,那年在廣州初見木棉樹,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特別小,總覺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種樹了,廣東人叫它英雄樹。初夏的公園裡,我們疲於奔命地接拾那些新落的木棉,也許幾丈高的樹對我們是太高了些,竟覺得每團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雲。
木棉落後,木棉樹的葉子便逐日濃密起來,木棉樹終於變平凡了,大家也都安下一顆心,至少在明春以前,在綠葉的掩覆下,它不會再暴露那種讓人焦灼的奇異的美了。